赵玉平-自我管理-时间管理的方法
2024.03.28 阅读量次张大财主去了山上的清凉寺,向寺里的主持静能禅师请教,说:“大师您好,有事向您请教,希望您能解答。我这一天到晚特别忙,压力特别大,感觉自己把吃饭睡觉的时间都用来处理日常事物,但是还有很多事都做不完,能不能请大师您教教我,有没有什么能让我提高效率的方法呢?”。
禅师呢就拿来一个杯子说:“麻烦张善人给我倒一杯水。” “可以啊,没问题,您稍等”,张大财主说。 张大财主倒满了水放在禅师面前。之后禅师从一个布口袋里,掏出来几个小石头,放到了水杯里,因为水杯是满的,又往里面放了石头,水就溢出来了。 “诶,大师,水都溢出来了,您别这样啊。”,张大财主说。 禅师乐了,说:“行,那咱重新来”。
禅师把杯里的水和石头都倒了,又往里面装满了石头,问:“张大善人,您说,这个杯子满了么?”。 张大财主也不明白禅师要干什么,但是看着装满了石头的杯子就说:“已经满了”。 禅师乐了,又从旁边抓来一堆沙子,一点一点的装进了杯子,因为石头中间有缝隙,沙子又装进去了一些,禅师又问:“这次满了么?” “诶,啊,这次真的满了。”,张大财主略带疑惑的回答。
之后,禅师又向杯里,倒进去了一些水,倒完之后,禅师拿着装有沙石水混合物的杯子,问:“您明白了么?” “诶,不太明白,劳烦大师明示”,张大财主说。 禅师说:“我给您解释一下,这石头啊,代表的是重要的事,沙子是例行的事,水则是琐碎的小事,如果刚开始您把这些琐碎的小事都排满了,那么重要的事就没办法安排,一天就会混乱。所以要先把事情进行筛选和排序,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好了,自然就有时间安排其它的事了。重要的事情定时定点的做;例行的事定时不定点或者定点不定时的做;琐碎的事,能做就做,不能做就让别人做,实在没人做也可以不做”。
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计划非常详细,甚至连吃饭上厕所,穿衣服都规划好了,但是如果先做那些琐碎不重要的事情,即便这些事做的再精彩,重要的事情依然没完成。 琐碎的事情不定时不定点,重要的事情定时定点,例行的事情定时不定点或定点不定时。所以筛选和顺序对于时间管理来说是很重要的,基于这两个关键词,有三套时间管理的方法:
- 抓住两点,落实三件。人的一天中人的精气神是波动的,状态是起伏的;一天中有两个效率巅峰,一个是上午十点半,另一个是晚上八点半,这是一天中效率最高的两个时间点,可以将前后的一个小时用起来,去做一些重要的事情。另外一天中有一个低谷,在下午三点半左右,所以不要在重要的事情安排在这个时间点。 落实三件指的是,每天要完成三件事。每天早晨起床时,准备完成三件事,今天如果这三件事情完成了,其他事情不做都行。如果今天这事情不做,别的事情做的在成功,那么今天就失败了。
- 定时定点视觉呈现。重要的事情要选择你特别舒服的时间,舒服的位置固定在这个位置去做,然后融入的速度就会比较快,注意力比较集中。视觉呈现是指,把要做的事情写在一张纸上,做完一件事情打一个勾。不要小看这个习惯,有研究表明,用眼睛看到的信息更容易得到优先处理。多用眼睛看少用脑子记,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高效率的方法。 人的大脑空间是有限的,那些琐碎的事情记多了你的效率就下降了。
- 当下行动反馈切片。没病的人都有拖延症,有病的人都有抑郁症,全国人民都有狂躁症。拖延症不是病犯起来真要命。完美主义的人特别容易拖延,要等到什么都准备好了再动手,有时候已经晚了,实际生活中更多的是边行动边调整。拖延症的第二个特点是切换困难,有些人一直在躺平,一直不想动,也觉得这样不好,但起来就挺麻烦的还不如躺着;从躺着到站起来这个切换过程太难。 切片反馈法中有一个嗑瓜子原理,嗑瓜子首先容易比较容易磕开,每一口都有收获,而且每一口的量不大,过一会没了还想再来一下,所以嗑瓜子是停不下来是上瘾的。我们在做平时工作任务的时候,也要服从这个嗑瓜子原则,把一个大任务切成几个小任务,让每一个小任务都有及时反馈。 日事日毕,日清日高。人生只有一天,那就是今天。过去已经死了,未来还没有来,我们要把所有的精气神,注意力都灌输在今天当中,我们要采取行动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拖给明天。
除了上述几种时间管理方法外,建议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把桌面都清理干净了。经研究表明,做事情的时候平均每小时会有6次打断,开小差走神、看手机、注意别人。这样我们一小时的一半要被这些无关的小事占有,因此建议在做事情之前将桌面收拾干净以保持专注,如果清理不干净可以把它盖起来。
我们总是喜欢对之前做过的事情懊悔,当初怎么怎么样就好了,这样想一点用都没有,这种想法让你自责、内疚、忽略眼前的事情、丧失今天的效率。人生过去有悔恨遗憾,要下一次一定要注意这个事情,这种想法越想效率越高,相反如果反着想效率就会越来越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