访问量
访客数

代码之外-谈谈道德经

2024.04.14 阅读量

《道德经》的源头应该是上古时代,国家君主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,总结出的统治者、领导者法则。 这些法则要教育未来的接班人管理国家,所以就整理出来刻在太庙里面金人的背后,这个内容叫《金人铭》。 《金人铭》里面的内容跟《道德经》有好多相似的地方,甚至有些话也一样。比如:夫江河长百谷者,以其卑下也,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 这也侧面说明了《道德经》,可能不是老子一个人写的,可能是几个人写的,也有可能当时老子见到了国家的重要文献,看到那时候时代乱了,大家互相争夺利益,发起各种战争,所以老子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,希望后世学习。

《道德经》并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,是一部论述道德的著作,事实上《道德经》对道、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。 根据历史推算《道德经》 应该是写给国家统治者的,是一本《统治者修炼手册》。讲的内容是统治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性?如何修炼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好的领导? 对于我们不是领导者的普通人而言,《道德经》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实际的用处。它能够引导人们修身养性,追求内在平和,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培养宽容和包容心,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,同时拓展人生智慧和境界。

提到《道德经》大多数人最先会想到“无为”,很多人把这个“无为”解释的很模糊,大多人理解为,什么都不做事情顺应自然之道就好了。 让它自己去运行,就什么事情都能做成,这种“听天由命”的说法肯定是不对的,要是真这么理解就太过于肤浅了。

“无为”并不是什么都不做,“无为”指的是一个不要为了自己的名誉、地位、金钱去刻意的作为,“无心而为”这是“无为”的真正含义,有点像“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,尽人事,听天命”。 它是对自己的要求,放下自己的欲望,尽量不要有名利之心,忘记形名之分,但是对众生的要求是“有为”的,很多人都把“无为”讲偏了,让老子变成一个消极避世的代表人物。

一直以来人们都把《道德经》中的“道”说的很玄,那“道”到底是什么?在第二十五章,老子明确的告诉我们这个“道”是怎么来的。 老子认为我们的世界是由一个道生出来的,它无名无形,深远广大,里面有一个类似种子的东西叫精,这个东西是最核心的,它生发出物体来,变成我们整个世界万物。 里面提到,道的特点是“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”。独立代表唯一,只要道存在,它永远不会有任何改变,代表它是超越这个世界存在的;周行而不殆,就是遍布各地到处在运行,说的就是“道”这个东西一方面是超越世界万物的,另一方面有存在世间万物的里面。 这个东西不是我们人类现在的智力能探讨的,老子知道有一个天之道,知道它怎么运行的,能感觉到它的存在,勉强把它命名为道,但是老子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。 科学家在不断向前研究,可能有一天会有一些突破,我们就知道这个宇宙世界是怎样形成的,但是现在我们的智力看不到更远的未来,作为普通人我们知道道的存在,对道的力量保持尊重就够了。

相对天之道来说,老子讲的更多的是人之道,即按照天之道模仿出的人之道,《道德经》的核心讲的就是效仿“天之道”去制定“圣人之道”,圣人指的就是悟道的领导者。 “天之道”让大地万物运作,它并没有在里边指指点点,它只是制定规则,让万物去运作,并不去加以干预,因为一旦干预就破坏了万物的平衡。 所以老子主张领导者在管理的时候,尽量不要自己跳出来,按照自己的意念驱动去做事,而是去制定规则,让管理的系统自己运转,这个规则对于国家来说就是法律,对于公司来说就是制度。

道是这个世界内在的运行规律、是万物的来源和归宿,德是根据道制定出的行为规律和法则、是万物从道所获得的本性,道是德的内在动力,德是道的外在体现,德的这种规范是按照道的规律去运转的。 道是原理,是领导者必须懂的,德是行为规范,是领导者和员工一起都要遵守的。如果不讲道,人们就会质疑德从何而来,凭什么要遵守这样的规范?

怎么理解道呢?道大约有三个内涵。

  1. 第一个内涵:这个世界是不断变化着的,期间生灭变化永无停歇,我们都只是变化中的短短片段,不要执着于任何事。 世间一直在变化,根本没有永远的事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我们人世间的痛苦很多都来自于我们试图想要永远怎样。鲜花不能永远开放,人也不能永远年轻。 人生不过百年,自己都不够永远,所以就不要过于执着于任何事情,要学会放下,从容一些,找到事情的根本意义所在,就可能会做的更好。
  2. 第二个内涵:我们与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,我们与这个世界联系非常紧密,我们从心里或者行为向外发出的信息,会影响到这个世界的进程。 我们发出一段信息之后它会在外边酝酿,过一段时间,世界又会把它以各种形式、各个时间段来反馈给你,这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。 如果你发出善念,放下自己,为大家做事,结果大家反而成就你,追随你。这也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法则,如果能按照这个法则做事,那你人生会无往不利,会越来越丰盛的。
  3. 第三个内涵:只有我们不计回报,无心而为,不计功利的发出善的信息,周围的世界才能越来越好,才能幸福的度过此生。 这里面的核心是不计回报的发出善的信息,为什么要不计回报呢?第一个原则告诉我们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没有什么是永远存在的,所以要放下这种回报的念头,坦然的为大家做好事,这样能在从容、圆融中度过此生。 一旦计较回报了,心里就会变的纠结,就不幸福了。我们不计代价一直向外发出善的信息,就会发现周围的人越来越好,周围人回馈给你的善的信息越多,可以用无我利他四个字来概括。

好多人上了年纪,经常把善挂在嘴边,可能是怕造报应,但仔细想想,善其实就是“道”,善就是你去按照别人的规律办事。当你这么做之后,别人就是我们的客观,你按照客观规律去做你该做的事,自然是不会错的,所以善也是通往其他生命规律的一种道。 如果我们掌握一大堆方法,但是你到了一个具体的人或事的时候,不知道它的具体情况,就不知道如何下手,所以光有一堆工具方法还是不行的,善最后的落脚点是你必须把你的想法来服从于它的规律,这件事到了客观事物那里,才会产生良好的客观效果。

我们从小就接触儒家讲的仁义那一套东西,这套东西常常被大家说成人天生就是善良的,其并人并非天生是善良的,而是具有行善的能力,至少我是这么觉得。 实际上,儒家讲的更多的是鼓励大家要去做善事,往“好人”的方向努力。如果把它看作是一种生活的信仰的时候,它就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讨论,而是关乎怎么做好人的实际行动了,也就没有那么多争论了。

实际上,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天地造化之物,跟天地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我们本来是跟它们相通的,只是我们自己的主观变得越来越强大之后,那些联系被弱化,甚至被切断了。 我们生命修行的过程就是把强大、狭隘的自我弱化,以至于做到无我,然后我们再恢复到我们与天地万物相通、相融合的那种状态,修行来修行去,最后老子讲要复归于普,复归于婴儿。 在一般人看来,好像没有那么多计算,是那么简单,实际上这是一种高级的简单,是经过低级、复杂的愚昧上升到更高级、复杂的智慧,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简单,这也是大道至简的一个具体体现。

我们有很多问题是把自己跟别人对立了,自己跟自然对立,甚至自己跟自己都不能和解,这些圣人就是告诉我们看清自己被什么困住了,告诉我们跟万物通感的渠道在哪里。 于是,我们重新回到万物世界整体中一个分子的这么一个状态,我们跟他们是一体的。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,就没有了我跟别人的冲突,我就懂得了别人,而懂得了别人、懂得了万物,我们的生命才能够进入真正的和谐。

我们自己主观的想法,甚至是自我的、狭隘的、有限的想法充斥了我们的心灵,于是,我们就没有办法跟万事万物想通了。 虚极静笃是老子告诉我们跟万物接通的一个方法,我们想要跟万事万物想通,就需要我们心中别有那么多自己的念头,自己的念头越少,你跟你对象接通的可能越大。

但是我们已经失去了跟它们连接的这种意识,我们生活在自己产生出各种念头的包围当中。 已经没有办法让自己心灵很清净,很干净的去感受我们身边的人和万物,所以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它是什么,只知道我们在想什么,然后又错误的把我们想的认为它就是这样。 我们要体会如何感受世界,我们要与万物接通,如果我们觉得观察自己跟困难,我们可以借助于观察外部的事物,把它拟人化的做一种分析,理解并体悟,这也许是我们认识自己内在的一个可以借用的方法。

换一种角度来思考。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大脑里会有两部分,一部分是动物性的大脑,为自己争取,一部分是善良、沟通、关爱文明的大脑。这是我们进化来的结果,人是社会性动物,需要在一起生活,一定是文明的大脑越发达对我们生活或者进化更加有利。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私心、动物性,只要有自私的念头,我们生命的最大利益就不能实现。

我们为什么创业?为什么去工作?最大动力是为了自己赚钱等等。 这东西是一定存在的,因为我们只要是人,有这个动物性,为自己的思想就一定存在,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实可以促进我们社会的发展。比如我为了赚钱玩命工作,别人5点、6点下班了我天天晚上干到12点,我的业绩上来了。 但是它带来的副作用也很大,因为为自己的时候,你为自己有目标、为自己到底得没得到,你得到了开心一会儿,下一个目标出现了你又想得到,得到之心是永远不会满足的,它是永远不断地冒出来的。

圣人们提出的理论是你有利他之心的时候,这时候就开始进步了、提升了。如果这时候你真的放下自己了,放下得失了,坦然地为大家做事,你会做得更轻松,而且做的效果比你玩命要获取那个做得更好,因为这时候大家都来支持你。 那时候你是跟大家抢的,加班加到12点,别的同事嫉妒你,你业绩那么高,结果我的业绩上不来,晚上把你的电脑格式化了,让你的资料全没了。 大家争夺起来就会有冲突的,可是有利他之心的时候,大家都支持你,你很开心,往前走得突飞飞猛进,这时候没有了患得患失之心,你人生的纠结就少了很多。

客观的讲利己和利他,不是说把利已都给拍灭了,这是不可能的,只要我们大脑存在,我们就有利己之心,这是天生、与生俱来的,我们动物本能的一部分,但是如果全靠利己之心来维护社会的话,我觉得这社会就没好了,大家会冲突,所以这时候需要法来控制你,单单法来控制你还不够,还要利他之心来引领,我们要上升到更高境界,我们不能总是动物。 所以真正上升到更高境界,充满利他之心的人,这样的人在我们社会里边是凤毛麟角的,非常少的。

“夫天道无亲,恒与善人”,讲的就是天道会一直加持那种行善之人,俗话说就是善有善报,仔细想想真的是天道加持吗?那是自己在加持自己,因果罢了。是自己把自己请上了这条往前发展的阳光大道。 如果我们只为自己抢,你有什么东西我抢来,强来抢去,人们冲突增加,人们相互躲避,结果就是没有办法和谐的生活在一起了,就会导致整体社会越来越差。如果按照道的原则去做,就会发现越来越好。

社会需要正直、关爱、公平、忠诚这些要素,我并不认为这是封建礼教、束缚,这些要素是我们不断进化发展而来的,是我们做人需要的要素。 这些要素在大家心中被彰显出来整个社会才能和谐,大家才能更加容易的在一起做事,内部之间的冲突才会减少,整个社会才能进步。 可是现在社会就是,整体朝着一个方向在狂奔,都是在竞争,目标就是钱和地位,所以人们难免会争夺,这里面就会产生很多痛苦。 我们的欲望就是车的发动机,而刹车是法律(他律)、宗教(他律加自律)、道德(自律),发动机引擎很重要,但是刹车更重要。如果一辆车不能刹车它就失控了,而一旦失控后果就会给我们带来灾难。

现在的社会,虽然某些方面是进步的,但是大多数方面是退步的,就比如现在人就没有古人活的那样轻松自在,反而越活越累,不禁思考是哪里出了问题? 整体思考下来,我认为人的问题来自于生下来就有认知能力,有认知能力之后才会区分、比较一些东西,哪些东西能让我活的更好。随之而来就有一些欲望,天下人就开始斗争,互相争夺各种资源。 《道德经》里面写的很清楚,宇宙万物从道而来,最后又回归于道。道是一个整体,人也在这个整体里面,那还争夺什么?争了半天的结果是左手倒右手。

这样一来我们应该在这个世界上怎么生活?《道德经》中也有明确的说法,就是强调减法: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”,但是一开始谈不上减法,你都没拿起来那又放下什么呢?所以我们要经历一个修炼,拿起来的过程。 最后修来修去,要复归于普,复归于婴儿。整个过程总结下来就是,保存-修炼-回归,通过这个过程之后,老子的这套系统就完成了。

发表评论